一個小小的集裝箱,卻是窺見航運業冷暖的絕妙窗口。
“貨量的復蘇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船公司根本沒有足夠的集裝箱來運貨。”廈門某貨代公司員工汪先生告訴記者,他手中積壓了很多發往歐洲的貨物。而與此同時,世界上最大的班輪公司馬士基宣布由于全球貨箱短缺問題愈演愈烈,馬士基不得不拒絕一部分貨主的托運。荷蘭名為Dynamar的研究機構預測,目前全球集裝箱供應缺口高達240萬個。“接下來的7月份是船公司的傳統旺季,集裝箱短缺的現象或許會影響船公司的盈利。”資深航運專家吳明華告訴記者。
這對于剛剛走出2009年巨虧陰影的船公司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
微小的“罪魁禍首”
僅僅在半年以前,沒有人想象得到集裝箱市場會如此迅速復蘇。
“目前到歐洲的小貨柜價格已經漲到了1800美元,超越了歷史最高點。”中外運集裝箱運輸的高層有些不可置信,因為2009年這一數字一度探底到300美元。
不單單是中外運集運,所有中國的航運巨頭都面臨著一次集裝箱市場的“報復性增長”。
“從2月份開始到現在,幾乎每個月都能出現爆倉的情況,歐美航線的運費漲了又漲,貨物依然蜂擁而至。”中海集運負責國際航線的一名經理告訴記者,以往慘淡經營的船公司已經開始自抬身價,優先選擇一些附加值高、運費可觀的集裝箱貨物進行運送。
而現在,除了緊張的艙位外,船公司又增加了一個新難題:集裝箱緊缺。
目前,廈門的貨代汪先生不得不一遍遍安撫手中的客戶,因為他們有大批的貨物積壓在港口。“前些日子是因為艙位緊張,但最近演化成了集裝箱短缺。”汪先生沒有想到,以往不起眼的集裝箱會成為貨物滯留的罪魁禍首。
任何通過集裝箱船的海運貨物,都必須被裝卸在集裝箱內進行運輸。但是,日益緊張的集裝箱貨柜讓船公司“無箱可用、有貨難接”。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以前客人訂貨、拿走箱子,如果因為海關等原因無法裝船,客戶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但在集裝箱稀缺的今天,客戶必須向船公司支付所謂的‘占箱費’。”上述中外運集運的高層向記者舉證,集裝箱緊缺的局面可見一斑。
一只箱子產生的難題,已經困擾到了整個航運業。
緊缺的幕后推手
在吳明華看來,集裝箱緊缺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貨量以超過預期的速度大幅增加;二是行業低谷時大型箱廠接不到訂單,幾乎停止了生產,爆發性的反彈讓集裝箱一下子供不應求。
“歐美經濟在年初就出現了復蘇跡象。事實上,這些地區的問題在于金融而非實體經濟,隨著當地庫存量的不斷消耗,今年年初我國一下子出現了大批補充庫存的低耗值出口貨物。”上述中外運集運的高層告訴記者。
即使是歐債危機,也未能影響到我國集裝箱市場的火爆態勢。“五六月份依然有很多歐美航線出現爆倉,這在以前簡直見所未見。”中海集運的經理向記者證實。
來自某證券機構的內部報告顯示,中國對歐洲出口占出口總額的22%,而“金豬四國”(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占中國出口總額的3.4%。“如果債務危機不擴散,僅限于這幾國,即使它們對中國的進口減少,對中國出口的直接影響也非常小。”
而讓航運業最為擔心的人民幣升值預期,暫時也沒有直接作用于貨量身上。
“人民幣升值后,以外幣所結算的服裝、電器、玩具行業出口產品價格會上升,這直接會減少國外的產品需求,從而波及運輸產品的集裝箱行業。”吳明華認為,但是目前影響并未顯現出來。
而自從7月15日起,我國將取消鋼材、醫藥、化工產品、有色金屬加工材料等406種商品的出口退稅,更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大宗貨物的“出逃”。
“大家都希望趕在退稅前把商品運輸出去,所有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集裝箱供不應求。”中外運集運高管稱,因為歐美等航線都是長途航線,空箱周轉期比較長,導致了國際部分航線出現了集裝箱緊缺的問題。
應變的市場之手
“班輪公司手中的集裝箱分為自有和租賃兩種形式。”中國遠洋投資者關系部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集裝箱的價格已經水漲船高。6月初普通干貨箱的造價是2700美元,而2009年這一價格是1900美元/TEU。“在需求的帶動下,5年期的集裝箱租金也達到了1.1美元/天。”
慶幸的是,中國遠洋并未在集裝箱緊缺的風潮中受到波及太多。“因為中遠市場規模較大,而且又擁有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因此在集裝箱租賃方面具備很多優勢。”
但其他公司未必如此幸運。達飛輪船公司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克勞德貝爾對媒體表示,這次貨箱短缺情況在亞洲許多地區普遍存在,涉及面之廣“是近幾年內少見的”。而全球龍頭馬士基則干脆拒絕一部分貨主的托運,并以最快速度從客戶手中收回空箱,以彌補貨箱周轉不靈的問題。
“目前缺箱最嚴重的是歐地(歐洲地中海)航線。”吳明華告訴記者,作為應對,很多船公司開始拒絕接貨,在運價低、航線難以到達的航線尤其如此。
“集裝箱緊缺的問題,肯定會影響到船公司收益。”在吳明華看來,7月份即將開始的旺季對船公司至關重要。“如果7月份貨量繼續保持目前的態勢,那么船公司2010年的全年盈利基本可以保證。”
現在,船公司已經開始著手應對空箱緊缺的問題。“我們會加快集裝箱周轉速度、催促客戶拆箱,或者利用返程艙位帶空箱。”上述中國遠洋人士告訴記者,從7月15日起上海往返臺灣航線中國遠洋還將加收“貨箱短缺”附加費。
根據Dynamar的預測,船公司因市場需求不足拆除了部分老式集裝箱并削減了購買新集裝箱的開支。目前,全球集裝箱供應缺口高達240萬個,而目前全球每年集裝箱的產量為200萬個,這也就意味著集裝箱缺口將會持續至明年。
不過,在集裝箱緊缺的背后尚有另外一種論調。“貨多箱少,會加強船公司的話語權。”一位要求匿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反問:“你如何知道空箱緊缺不是船公司故意炒作,以達到穩定運價的目的呢?” 相關閱讀 中國物流業能從法國供應鏈管理學到什么 江蘇5月船舶出口額飆升1.2倍 武漢步入“冷鏈”物流時代 淘寶賣家“聚零為整”降物流成本 美扣船公司為業務量增加做準備 更多新鮮資訊 盡在 - 新流網 www.56sun.com www.56sun.cn全新改版 |